

在整理手机相册时,王老师的身影跳了出来。现在回忆起来,王老师大约是在50岁左右时,第一次和我爸到澳洲旅行。当时两个姐姐已经在澳洲生活了。
我妈妈在我上初中的时候,从数学老师转行进入企业做人事管理。她年轻时就喜欢旅行。记得她当年制定了一个每月存5元的计划,存了5年后,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带着我哥哥和我爸爸一起在暑假去了四川旅行。那次旅行发生了在峨眉山上丢了我哥又找回的故事。这段经历成了后来家庭聚会的热门话题,也是我妈心中很自豪的回忆。
后来,她提前退休,在50岁+时移居澳洲,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移民生活。我妈的第一次移民经历,是从农村考上师范学校后,留在镇上当老师。
1989年的夏天,我还在读中学,跟着学校大部分校友和班上同学一起游行到市政府外面。那时,我妈正在德国出差。当时还是西德的德国。1989年夏天过后,我去了广州读师范。
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,是家乡年轻人出国热潮的时期。我的两个姐姐就是那时候出国的。王老师有远见,让她的两个女儿出国。当时父母向香港的亲戚借了一些钱,支付了姐姐们的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。
旅行是开阔眼界的过程。我也延续了妈妈的旅行精神。儿子在读书时边兼职边存钱,用自己的努力存钱,然后去旅行。他爸爸抱怨他把钱都花在玩的上面,但我觉得儿子还年轻,这正是应该丰富人生经历、开阔眼界的时候。儿子为了省钱,会提前半年多时间和同学一起做攻略,订机票。
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背包去青海和西藏旅行时,也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做攻略。当时去拉萨的班车(汽车)只有青藏一条线,铁路只修到青海格尔木。我一路颠簸坐汽车坐了36个小时到的拉萨。旅行不仅源于妈妈的影响,也因为我内心的对知识和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。在旅程中,我试图寻找心中那些十万个为什么的答案。
王老师在退休后,到一个英语国家澳洲重新开启了人生新篇章。我最敬佩她的一点,是她定了目标后,会积极推进,不怕困难,她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比如,她在澳洲考取驾照的经历就很让人佩服。她不懂英语,她让我把考试用的几句英语录在磁带上,她每天反复听、反复练。同时,她让姐夫下班后陪她练车。
有时姐夫工作累了,难免会没耐心,但王老师总是忍耐,坚持练习。最终,她一次性通过了路考,而我姐夫和姐姐听说都考了好几次才通过。王老师会开车后,活动范围变大了,比她同龄的朋友更自由。
人生总要敢想敢做,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。爬山虽然累,但登高后看到的风景,总是独一无二。
王老师,我想你了!
